找到相关内容362篇,用时1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2008年加行开示 轮回过患(3)

   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有能力了,帮我们消业,帮我们积福,让我们信佛,慢慢地让我们解脱成佛。 刚才变成王鬼了再回来,他不是救度来了,他是因贪心而来的,因这些执着分别妄念而来的,对双方都没有好处。所以...

    达真堪布 开示

    |饿鬼|轮回|加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8/14495387862.html
  • 从鄢陵县的乾明寺发现的舍利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

    迎送舍利的仪式,主要是能“发露忏悔”,亦即所谓的“拜忏”,从而达到灭苦消业、身心消净的目的。但这种高远的佛学目的,却不能完全代表所有信众的实际需求。三次分送舍利的种种神异,反映了当时信众能普遍接受的...

    李四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62290583.html
  • 淫报启示录

    书籍,以功补过,此书既然出世,助印是书,亦是消业良方也。   (7)问:男人,不顾妻儿家庭,在外与女人胡来,将有何种报应?    答:此种行为,失人伦正规,身为男子汉,已失男人之实质,不但不能...

    觉有情

    邪淫|报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6/031759803.html
  • 修身进德嘉言录

    ”   △ 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   △ 赞谤由人,不必计较。谤可消业,何须烦恼?   △ 设有人谤我、毁我,自惭无道,概不计较。   △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,烦恼以忍辱为菩提,办事以...

    慧玉居士编

    |格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755501143.html
  • 法的本质永恒不变 方法随着时代在改变

    ,但是随着想念、行为,能幻化出万事万物,产生因果轮回。   所以人要学禅,要消业。而学禅的重点则在体悟不二法门,第一脑筋要单纯,第二保持安祥。把一切差别相统一起来,不再逐物迁流,逐相而沉,才能消业,...是为了成佛,而你现在只要肯切信受,读诵金刚经,不但能够消业,而且可以“心空及第”的成佛,何乐而不为?   佛最慈悲,说了许许多多的方便法门,受持读诵金刚经,的确是方便中的方便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安祥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530141286.html
  •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⑸

    药师忏,不论拜什么忏不容易免难,为什么呢?前方便没作!既然是消业,讲事就有规格,不依规格,得不到成就。但磕头拜忏总是好的,消的没那么快就是了。第一个要道场清净,拜忏也是道场,现在我们讲经说法的法会也是...

    梦参法师

    占察|地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311501358.html
  • 学佛?学魔?

    我们也想不染六尘,但是六尘却缠缚难脱,怎么办?此为无始业障习气深重所牵,需仗密法精进修持,消业除障而入清净本来。密乘在加行方面有皈依发心消除障碍,金刚心清净罪业,供曼达以积资粮,上师相应趋入加持。本门...

    诺那华藏精舍编辑室

    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45281551.html
  • 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

    的福报虽大,但因破戒而业障重的,后世只有到恶鬼道去做大力鬼、多财鬼等消业。因此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忏除业障,忏除业障最有针对性、最有效、最殊胜的方法即是祈祷金刚萨埵佛,这是金刚萨埵特殊的发愿力的缘故。...

    见内

    |忏悔|金刚萨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1227512199.html
  • 金刚经释(七)

    最好的,受他人欺侮之时最重要的是护持正见,应当生起欢喜心:今天有人欺负我,这是在消业,后世不用堕恶趣了。   “须菩提!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,于燃灯佛前,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,悉皆供养承事...

   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著疏

    |金刚经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738432572.html
  • 怎样实践佛法?

    此外,修心可分为救果与慎因两方面。救果就是根据佛法来扫荡过去已经熏成的旧日习气,所谓“随缘消业”;慎因就是审慎今后自己身、口、意三方面的活动,勿再颠倒昏迷,乱作乱为,以免再增新习气,所谓“莫再造新殃”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徐恒志|佛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2204412652.html